2022年10月28日19:00,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海外名师讲学项目系列讲座(三)在云端如期开讲。应我校翻译学研究中心邀请,知名汉学家、翻译家、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副教授、东方系常务副主任罗季奥诺夫(Aleksei Rodionov)做了题为“读俄罗斯文学看中国”的精彩讲座,讲座由黄忠廉教授主持。本次讲座参与人数较多,场面热烈,异彩纷呈。
讲座伊始,罗教授用流利的汉语讲述俄罗斯人眼中的中国。从他的讲述中,我们得知:俄罗斯地域辽阔,俄东西部民众对中国的认知不尽相同;俄罗斯的知识分子阶层和普通民众对中国的认识也不一样。罗教授指出,现今俄语中某些词汇、俄罗斯生活中很多细节见证了中俄友好往来。接下来,他以俄罗斯文学作品为主线,向我们娓娓地叙述了作品中折射出来的中国形象:罗教授从叶卡捷琳娜二世创作的《费维王子的童话》讲起,这个童话通过塑造 “中国王”的形象赞誉中国的“孝道”。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冈察洛夫的《战舰巴拉达号》中涉及中国形象,此时俄罗斯作家对中国的情感发生了某种变化;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丹琴科等作者创作了游记性质的作品,作者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中国,该时期作家更多同情中国的命运;20世纪20-40年代俄罗斯文学介绍了特列季亚科夫、皮利尼亚克和马雅可夫斯基的创作,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歌中常提及中国上海;50-60年代,作家们关注中国的解放战争,如西蒙诺夫创造的《战斗的中国》; 60年代以后由于苏中关系恶化,中国文学作品在俄禁止出版;70-80年代对中国的描写甚少;90年代苏联解体后,很多人开始关注神秘的东方文化,如1999年索罗金的《蓝色脂肪》涉及中国形象;21世纪以来,俄罗斯文坛涌现很多塑造中国形象的作品,如维诺库诺德的《黑龙人家》,阿库宁长篇小说《童年》以及博格达诺瓦的《张保罗及其他河兽》,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中国形象发生了很大变化,已不是从前“神秘的东方”形象,而是一个具有先进技术、强大的国家,甚至让俄罗斯人产生某种恐惧感的国度。
问答环节各位线上的老师同学和罗教授展开热烈的互动,罗教授耐心回答所提问题,他指出,俄罗斯民众对中国形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更不能一概而论,有积极的一面,当然也些消极的形象,但是总体上讲,现今俄罗斯人心目中的中国是一个拥有先进技术、经济强大的国家,同时美食文化历史悠久,这些特质从一个侧面勾勒出当代俄罗斯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
讲座接近尾声,黄教授对整场讲座内容进行总结,他幽默风趣的语言,清远雅正的学术风范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次讲座师生收获颇丰,讲座虽已结束,但仍有意犹未尽、回味无穷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