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简介  学术队伍  学术成果  学术论坛  中心工作  社会活动  访问学者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English 
学术论坛
 翻译教师发展论坛 
 翻译学博士研究生论坛 
 翻译学硕士研究生论坛 
  翻译学硕士研究生论坛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坛 > 翻译学硕士研究生论坛 > 正文
 
罗季奥诺夫“三百年俄罗斯的中国文学翻译队伍的变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海外名师讲学项目系列讲座(一)
文字: 柳正洙 图片:  
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3   (点击:)

2022年10月21日19:00,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海外名师讲学项目系列讲座(一)在云端开讲。应我校翻译学研究中心邀请,知名汉学家、翻译家、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副教授、东方系常务副主任罗季奥诺夫(Aleksei Rodionov)为我校师生以及国际学子学友作了题为“三百年俄罗斯的中国文学翻译队伍的变迁”的精彩讲座。讲座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黄忠廉教授主持。

罗教授按不同时期,分别介绍了近三百年俄罗斯中国文学翻译队伍的变迁。罗教授指出,中俄两国真正密切往来始于约300年前的俄罗斯东正教传教活动。早期的中国文学翻译家正是由少数俄罗斯东正教驻华传教团人员组成,其在两国的交流中起到了特殊作用。18世纪,俄罗斯人民反对沙皇独裁统治,产生中国倾向,汉学翻译队伍成为了启蒙运动的代表。但人数少,圈子小,影响微。19世纪俄罗斯高校建立汉学专业,开始翻译中国古代文学作品。1854年沙皇尼古拉一世举全国东方学专业汇聚于圣彼得堡大学,大力培养汉学翻译队伍,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文化研究,体现出学术性质。20世纪是俄罗斯汉文学翻译史非常重要的时期,多数高校设立了汉学专业。上半叶是动荡时期,学术与政治密切相连,多数优秀翻译家遭遇迫害。50年代迎来中俄文化交流的蜜月期,苏联的翻译需求量增大,译者积极性大大增加,队伍逐渐壮大。60-70年代中苏交恶,苏政府不支持翻译中国现当代文学,但古典文学研究依旧正常。80年代关系回暖,翻译队伍依旧活跃。90年代-21世纪初是半停滞形态。苏联解体,中国现当代文学在俄罗斯的翻译和研究摆脱了意识形态束缚,但同时也遇到了国家不资助、市场不欢迎的新困局,因此翻译活动只为教学与学术研究所需时才进行。21世纪至今,中国政府大力支持汉文学俄译事业,中国文学俄译本发行量大有突破,达到150部,且不乏长篇小说。同时,职业与非职业译员、学者与院士译者数量明显增加,同时具有学术化、职业化与商业化相辅相成的特点。

针对俄罗斯中国文学翻译与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罗教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当下应避免英文转译,尽量对汉文学原文本进行俄译。互动环节中,罗教授认真回答了各类问题,与各位同道学人产生了许多思想的火花。

黄教授对罗教授的讲座进行了总结。黄教授指出,未到两小时,罗教授使我们对“三百年来俄罗斯汉文学翻译史”的脉络有了清晰的了解,引发众人思考。罗教授演讲中有人物、数据、规律,也有批评、讨论,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文学俄译的古今之变,质与量之变。

本系列共三讲。第一讲吸引了国内外高校近300名同道学人前来学习与交流。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13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