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简介  学术队伍  学术成果  学术论坛  中心工作  社会活动  访问学者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English 
学术论坛
 翻译教师发展论坛 
 翻译学博士研究生论坛 
 翻译学硕士研究生论坛 
  翻译学硕士研究生论坛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坛 > 翻译学硕士研究生论坛 > 正文
 
中国文学外译的译者定位:基于译文表达地道性焦虑的先验批判 ——翻译学硕士研究生论坛(28期)
文字: 梅晴 图片:  
编辑:   更新时间:2016-12-30   (点击:)

  20161229日下午两点,六教B103迎来了本学期最后一次翻译学硕士研究生论坛(28期)。本期论坛由天津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陈伟教授主讲,广外翻译学院欧阳利锋教授主持,中心访问学者及高级翻译学院的部分博士、硕士生参加了此次论坛。

陈伟教授提出在当今社会我们主要面临的两大趋势:全球化趋势和信息化趋势,以及在信息时代我们应该反思当某一特定的话语与现实相冲突的时候,应该如何做好说话人的信息传递与听者的意义建构问题。在“中国文化走出去”和“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围绕“中国文学的外译到底谁来翻译”的问题,陈伟教授给我们做了深刻的解读,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中国文学外译的主体性问题的很多思考。

  

讲座中,陈伟教授强调在中国文学作品外译时中国译者自己完全有能力翻译,并对“译文表达地道性焦虑”这一因素进行了先验批判。先验批判一:译文地道性与中国文学国际化的问题。他从“西方中心主义”的大语境、作品的自身品性、读者的文化与价值观取向、读者的内容至上主义以及读者的易读性原则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指出影响中国文学国际化进程的因素绝非单一的,而是多维的,成系统的。语言的审美性与艺术性(包括地道性)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当文化与价值观取向超过语言层面的审美诉求而操控西方读者对中国文学外译作品接受度的领域就是外译文学文本的选择。先验批判二:国外译者的“问题”。他从意识形态或价值观的取舍,文化思维的张力,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平衡,中华文化的理解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陈伟教授最后总结,推广民族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已经成为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国际间竞争的主流趋势。在中国文化外译时,本国译者不仅需要文化自信,同样需要语言能力与翻译能力自信,同时他还对在座青年学者的翻译研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讲座最后,参与论坛的博士生、硕士生、访问学者等与陈伟教授展开了热烈讨论与互动。交流中,大家各抒己见,碰撞出了很多学术火花,讲座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气氛非常活跃,与会人员都受益匪浅。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13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