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7日下午在六教B202举办了由翻译学研究中心主办的第56期翻译学博士生论坛,论坛由高翻学院2017级博士生胡建主讲,题目为“基于语料库的国家话语隐喻翻译研究”。论坛由曾利沙教授指导与点评,参与论坛讨论的本校博士生导师卢植教授以及博士生和硕士生。
胡健同学收集了2000-2018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的中英文自建一个60万字的小型语平行语料库,分析了话语权和隐喻的关系,指出国家关键话语隐喻的普遍性,并指出隐喻成为国家话语外译的难点之一。研究使用了语料库方法,结合参照语料库LCMC,采用语料库分析工具和隐喻识别工具,对自建语料库中的隐喻进行识别、分析和翻译探讨。论坛列举了一个细致有趣的案例分析,即《报告》中惯常出现的“深化改革”,探讨了其对应英文“deepen the reform”在英语世界的使用和接受。
胡建发言结束后,曾利沙教授引导大家从概念界定、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研究方法、研究价值、创新之处、逻辑结构等多角度去思考博士论文开题所要求的结构性要素入手谈自己的看法。参与者踊跃发言,吕洁博士提出发言中对于隐喻的界定和如何识别《报告》中的隐喻实例的问题;博士生张潇提出如何将外交中的隐喻与翻译更好的结合起来的问题。曾利沙教授在肯定主讲人的选题后,提出以下建议:
1)首先将隐喻的概念和分类界定清楚,尤其是政治话语隐喻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隐喻翻译应当注重政治话语的语用含义;
3)隐喻翻译要注重本体喻体的识别;
4)加强隐喻的认知研究,加强研究的系统性;
5)案例收集要典型,分析过程要抓住隐喻的核心问题,不宜在分析变换概念等;
6)研究的目的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应清晰,最后要有个落脚点:究竟是研究隐喻的翻译,或是通过研究政治话语中隐喻而研究隐喻。
卢植教授随后指出三点问题:
应凸显研究的意义;
充分说明语料库的对比的必要性;
政治话语语境具有时代变迁的特点;
明确研究问题和突出研究的创新性等。
论坛持续两个多小时,参与者和主讲人进行了充分的互动和讨论,论坛气氛热烈,每位参与者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