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简介  学术队伍  学术成果  学术论坛  中心工作  社会活动  访问学者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English 
学术论坛
 翻译教师发展论坛 
 翻译学博士研究生论坛 
 翻译学硕士研究生论坛 
  翻译学博士研究生论坛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坛 > 翻译学博士研究生论坛 > 正文
 
文本翻译研究方法论:主题倾向统摄下的语境化意义识解分析模式——翻译学博士研究生论坛(第41期)
文字: 邵星宇 图片: 邵星宇
编辑:   更新时间:2017-04-03   (点击:)

   2017年3月30日下午在六教B103迎来了 “翻译学博士研究生论坛”第41期。翻译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曾利沙教授以“文本翻译研究方法论:主题倾向统摄下的语境化意义识解分析模式”为题作了演讲。参与论坛的有来自华南农业大学的何高大教授、高翻学院和商务英语学院的十几名博士生和访问学者。

   论坛上,曾利沙教授首先指出,翻译理论一定要与翻译实践紧密结合,否则没有生命力。翻译主要涉及理解和表达的问题。翻译理解中的意义是义与意的统一体。    

   概念语义由内涵与外延构成,是基本语义。在文本中,词语获得了作者赋予它的“意向义”。文本的意义不是静态的,需要译者进行解释、解读、体验和建构。翻译表达过程中,需要通过判断、辨析、关联、语境的适切、文本的连贯与衔接等来进行义和意的选择。    

   接着,曾教授区分了解释和解读这两个概念。他认为,解释依赖于知识,解读取决于智慧。智慧要以知识为前提。要达成解释的客观可证性,首先要建立一个宏观框架。宏观框架主要包括主题、话题和主题倾向等。译者若不能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结构内容,那么对微观层面的词句语义的识解和翻译表达会出现误读和误译的现象。    

   目前国内外的语境研究大多停留在要素区分层面,如言内语境、言外语境、社会文化语境、情景语境等。曾教授创新性地提出了语境参数,将语境参数化。他认为语境参数是可以定量定性的,语境一定要对意义识解过程和表达过程进行描述、阐释、推论、印证和有主客观理据的操纵。在文本分析过程中,要找出哪些是决定性参数,哪些是辅助性参数,再去判断这些参数与解读的概念、句子形成什么样的关系。要找到线索词,通过线索词来建构主题、主题倾向、次级主题等。    

   再接着,曾教授借鉴胡瑟尔现象学、诠释学、接受美学、古典文论、修辞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下的概念理论体系:文本主题、显性主题、隐性主题、主题触发语、主题倾向触发语、主题倾向、次级主题、次级主题结构链、主题关联性制约、认知语境关联、时-空语境关联、文化语境关联、社会语境关联、关联性融合、文本阈限等。    

   最后,曾教授通过以下的六个步骤对典型案例进行了毫发剖析:语篇(段)宏观结构建构与含义充实;对语段关联性关键词句语义的连贯性解析与描述;明确概念含义外延与内涵特征,力戒简单移译词典释义;建构语境化意义嬗变的生活体验的知识图式与认知图式;翻译策略与技法以及认知规律的经验总结;提供语篇(段)难点重点问题的译文对比。    

   为时一个半小时的论坛气氛活跃,与会人员均表示此次论坛内容精彩,收获颇丰。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13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