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学博士研究生论坛”第25讲于2015年10月28日在六教A421举行。论坛由曾利沙教授主持,2012级高级翻译学院博士生王俊超以“文学隐喻翻译过程新探索”为主题作了发言,高翻学院和商务英语学院的博士生及访问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
论坛上,王俊超首先对《外语教学》2014年第2期所刊发的“语用顺应论框架下的隐喻翻译模式研究”一文进行了批判性阅读,并指出此类“X理论视角/关照下Y现象研究”式的翻译研究有其合理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理论的直接套用无法解释复杂的翻译过程,也无法概括出有效地可操作性经验法则以指导翻译教学。针对现有的隐喻理论并不能解决语境依赖性复杂隐喻的识解机制问题,她译语境参数论为分析工具,提出“语境参数论下文学隐喻翻译过程新探索”的思路,旨在从语篇-认知语言学视角探讨目前隐喻翻译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
博士生王俊超作为本期论坛的主讲人进行发言
曾利沙教授对该文的不足以及王俊超的问题意识和探索意识进行了点评,认为科学研究一定要有问题意识,研究者必须清楚该项研究的性质及其研究价值何在。就该文而言,它既未对隐喻所出现的文本类型进行区分,也未对隐喻的类型进行内涵性定性分析,从而导致该文散论化。另外,该文所探讨的案例为文学作品中的隐喻,但它却脱离了文学作品的文学性来谈隐喻,因而不得要领。此外,该文从顺应论的视角谈文学作品中的隐喻,却忽略了源语与译入语之间存在差异才需要进行顺应这一逻辑前提,那些英汉语中完全契合的隐喻无需顺应,也不具研究价值。曾教授认为,研究者应关注对典型文本、典型问题、典型隐喻及典型对策的研究,这样,研究成果才能转化为实际的社会效应。随后,曾教授分享了撰写商榷性论文需要注意的几项技巧。
曾利沙教授针对本期发言进行点评并回答在座博士生的提问
曾利沙教授鼓励每一位与会者积极展开讨论。针对与会人员的提问,他耐心地进行了解答。针对练笔的问题,他建议在读博士生围绕自己的博士论文选题进行。一旦确定研究方向,便应大量阅读该领域引用率高的学术论文及专著,然后学会发现问题、凝炼问题,并努力将其做深、做透、做系统。此外,通过文献和专著的阅读,也便于跟圈内的学者建立起联系,从而有助于更好地从事相关研究。同时,针对在理论应用型论文中如何把握度的问题,曾教授指出在此类研究中应注意对理论本身进行深化拓展,同时指出熟悉相关理论概念是深入进行科学研究的必要条件。最后,曾利沙教授总结道:“语言研究也需要科学思维,有了科学思维才能发现科研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