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学博士论坛”第20讲于2015年3月25日在六教A421举行,2012级博士生陈霞以“中英翻译中的预设思维特征与翻译对策”为主题作了主讲。论坛由曾利沙教授主持,翻译学研究中心主任莫爱屏教授以及黄忠廉教授应邀出席。参与论坛讨论的有高翻学院和商务英语学院的博士生、访问学者以及中青年教师。
陈霞先系统梳理了翻译界对预设的现有研究,总结了现有研究的四点不足之处:1. 研究方法多自上而下,理论介绍和语料脱节;2. 语料过于集中;3. 经验点评式居多,对于预设的特征分析多套用语言学观点;4. 现有翻译策略多缺乏可操作性。基于此,她提出自己的思考:翻译中的预设本质特征是什么?其翻译原则是什么?译者在其中的作用为何?然后,通过对语料的分析,她认为预设翻译应考虑三点:适切性、共知性、可推性。最后,她提出“语料分类的科学性”以及“如何做到科学定性”等问题。
曾利沙教授结合陈霞的研究及所提问题,做了题为“翻译预设思维研究理论与方法的若干问题”的讲座。曾教授从“如何认识翻译研究中的知识呈现性”、“如何甄别经验感性与理论感性”、“如何真正了解和运用定性与分析”、“如何进行典型性定性分析”几个方面入手,不仅解答了陈霞的问题,也给在座的博士生和访问学者提供了科学研究方法上的理论指导。曾教授接着用详实的案例分析,剖析了翻译研究中预设思维的意义并提出具体的策略方法。曾教授还指出,传统“忠实”不应该被摒弃,翻译不是为了忠实而忠实,意义是翻译之根本,而翻译中的意义和忠实都具有“动态性”特点。
讲座引发了大家的积极思考和广泛讨论。莫爱屏教授对论坛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认为论坛对于每一位参与者来说都是珍贵的学习和切磋机会。黄忠廉教授做了总结发言,表示曾教授这种“研究实例+理论指导”的方法很值得学习,曾教授的“科学派”思维令人钦佩。黄教授还结合陈霞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1. 研究标题为吸睛之处,应综合研究特点体现其创新性;2.论文写作中一定要凸显自己的思考。
两个多小时的论坛气氛活跃,精彩纷呈,与会人员感到受益匪浅,散会却仍意犹未尽,期待下次论坛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