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8-20日,我中心专职研究员、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认知翻译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卢植教授参加了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的“第三届全国生态翻译与认知翻译研讨会”,应邀作大会主旨报告并主持大会闭幕式。本次“第三届全国生态翻译与认知翻译研讨会”由中国生态翻译与认知翻译学会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协办。会议以“生态翻译与认知翻译的多维研究”为主题,吸引了国内外30余所高校的认知语言学学者相聚中国人民大学围绕会议主题展开深入的学术交流与探讨。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郭英剑,中国生态翻译与认知翻译学会名誉会长胡庚申,会长文旭,副会长王建华、康志峰、卢植、刘振前,秘书长刘瑾,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吴赟,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谭业升,美国肯特州立大学副教授Isabel Lacruz等参加了大会。
卢植教授在大会作主旨发言
卢植教授的大会主旨发言是其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认知翻译学视域下的翻译过程研究”(19AYY014)的阶段性成果之五“否定项的转换代价与显性否定及隐性否定翻译的认知机制”,本研究以Translog为研究工具研究英语显性否定汉译(ENCA,English Negative,Chinese Affirmative)和英语隐性否定汉译(EACN,English Affirmative, Chinese Negative)的翻译转换过程,对比ENCA和EACN中的时间代价和精准代价差异以及两个翻译过程中转换代价对翻译通达效应的影响,探究二语熟练度对转换代价和翻译通达效应的调节作用。报告的主要内容是:1)英语隐性否定汉译EACN中否定项的翻译转换时间长、准确率低,其转换代价大于英语显性否定汉译ENCA中否定项的翻译转换,且英语隐性否定汉译EACN的通达效应显著低于英语显性否定汉译ENCA的翻译;2)否定项翻译转换的时间代价与通达效应之间存在不对称性,准确代价比时间代价对翻译通达效应的影响更大;3)英语显性否定汉译ENCA和英语隐性否定汉译EACN中,对应否定项汉译的时间代价与精准代价之间并不存在完全对应的正向相关,表明否定项翻译的转换代价具有复杂性,仅副词、名词、连词否定项产生稳定启动效应;4)二语熟练度对精准代价和通达效应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但并不影响时间代价。
卢植教授作为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认知翻译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主持了会议闭幕式。本届会议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举办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本次会议具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生态翻译和认知翻译的结合,二是思想和技术的结合。大会决定,第四届全国认知翻译学术研讨会将于2020年在上海同济大学举办。同时,据最新消息,在2019年11月9-10日南宁举行的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理事大会上,中国认知翻译研究会被正式接受为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认知翻译学专业委员会,为认知翻译学的发展壮大搭建起良好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