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8日下午,北京外国语大学王克非教授到访翻译学研究中心,面向中心研究员进行2019年度高层次项目指导。中心主任赵军峰教授主持了本次指导会,中心研究员、高翻学院部分教师和博士生参加了指导会。
王克非教授首先指出,科研项目虽然对教师的个人发展,职称晋升等息息相关,但不应报以太强的功利性,而应该回归做学问本身,建立在发现和解决学术问题的基础之上。申请人必须做好前期准备,大量阅读所在学科以及相关学科的文献资料,同时将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建立知识之间的关联。只有下足功夫进行研究,积累扎实和广博的知识储备,对相关问题进行系统和深入的思考,才有可能将申报书写好。王克非教授还借鉴我校王初明教授的观点并进行了补充,认为做学问要“心眼活、功夫死、他为鉴、我为主”。
在谈到项目选题时,王克非教授指出项目选题要满足几个基本条件:有足够的学术分量,有新意和具备拓展性。他指出申报项目与写论文很大的不同是论文是成品,而项目是申报人为解决某个学术问题所做出的规划,评审人会从各个方面推断项目选题是否新颖,实施起来是否可行,能否如期完成。因此,要想让申报书打动评委,申报人就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评审人的角度,反思项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新意在哪里?能否解决好所提出的问题。申报人要把最重要的部分提炼出来,突出自身特点、优势和亮点。
在申报书撰写方面,王克非教授总结了几个要点:“按要求、讲规范、要简明、有比重、分层次、有照应”。强调申报书一定要严格按照每部分的要求填写,控制篇幅,篇幅太短无法讲明问题,太长容易掩盖重点,也会让评委感到疲劳。申报书的每一部分都要规范填写,申报书上明确要求的研究问题、研究思路等内容都不能缺少。同时语言要简明扼要,不能长篇大论,尤其要避免冗长的句子和段落,再长的段落也要尽量控制在二十行以内。申报书的每个部分的篇幅比重要严格控制,课题的价值意义、研究综述等占的比重较少;研究内容的比重最大,着墨最多;而研究思路、难点、重点、方法等方面则可以简明扼要的介绍。满足以上几点,申报书自然也就会层次分明。最后要“有照应”,指的是研究的特点、亮点提炼出后应当多次出现,比如在研究内容、重点、难点、创新之处等部分都可以指明亮点,强化评审人对课题价值的认识。
王克非教授还提出,近几年申报人也可以关注国家社科中华文化外译项目,相对年度项目而言,申报的竞争难度相对较小,也不失为一个选择。
赵军峰教授最后对整场指导会进行了总结,他认为王克非教授作为学术研究大家和项目申报方面的专家,为广外的师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王克非教授在座谈中不时回顾和穿插自己在求学、工作中的各种趣事、经历和感悟,语言幽默,娓娓道来,让在座听众深受启发。王教授个人对知识所表现出的如饥似渴和对学术研究的孜孜以求为所有人树立了学习的典范。最后,在座听众与王克非教授进行了互动和交流,指导会在热烈掌声中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