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简介  学术队伍  学术成果  学术论坛  中心工作  社会活动  访问学者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English 
中心工作
 中心工作 
 工作简报 
  中心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工作 > 正文
 
“全国翻译理论高层论坛”召开 顶级专家云集广外论道
文字:   图片:  
编辑:   更新时间:2014-01-22   (点击:)

1月19日上午,由《外国语》编辑部主办,我校科研处、高级翻译学院、翻译学研究中心协办的“全国翻译理论高层论坛”在北校区行政楼国际会议厅召开,来自内地及香港地区十余所高校的十余名翻译理论研究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我校校长仲伟合教授、科研处处长陈彦辉教授、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冉永平教授、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平洪教授、翻译学研究中心莫爱屏教授、穆雷教授以及翻译学院部分师生出席了论坛。

论坛现场

论坛由《外国语》杂志主编束定芳教授主持。论坛设有三个子议题,分别是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翻译人才培养和《外国语》翻译理论栏目建设。仲伟合向来宾介绍了我校近年来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取得的成果,并指出此次论坛对我校在翻译研究和翻译人才培养方面能起到积极的推动和引导作用。与会专家围绕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发表了各自的真知灼见。

《外国语杂志》主编束定芳教授主持

关于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的现状与问题,王宁提出了“跨文化阐释”的观点,认为传播中国文化仅靠翻译几十部、上百部所谓的“精品”远远不够,更为重要的是尽可能直接使用英语进行跨文化阐释。谢天振也认为翻译理论研究应当“超越文本、超越翻译”,从文本之外和翻译现象之外去审视翻译的本质,重新思考翻译的定义。

清华大学王宁教授发言

许钧认为人类翻译活动同时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全球化时代的翻译研究应当从历史考察的基础出发,应当站在跨文化交流的高度。王克非提出翻译研究应当同时关注翻译与语言本体以及翻译与文化交流的互动关系,认为翻译不仅仅要研究语言转换,还要考察翻译对本土文学和文化的影响以及对现代汉语发展的影响。

南京大学许钧教授发言

廖七一指出当前译学理论研究过于追求新潮译论,急于构建宏大的理论模式和体系,而对翻译地域史、翻译批评史分期等具体的基础理论问题缺乏应有的关注。黄忠廉进一步从研究对象、研究层次、研究范围、研究性质、研究主次、研究阶段和研究创新七个方面指出了当前中国译学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王东风认为当前中国译学较有成效也为西方学者所感兴趣的研究成果恰恰是关于翻译与中国语言、翻译与文学及文化的研究,并提倡译学理论研究采取文本解读、文化考量和史料发掘与分析的综合视角。谭载喜认为翻译理论研究要淡化国别意识和政治立场,可以强调对翻译文化研究视角的探索,但也不能弱化对翻译语言问题的研究。朱志瑜也认为外来译论与原创译论之间不存在对立关系,问题在于外来译论还没研究透便“被”过时了,翻译的语言学研究和文化研究之间也不存在对立关系,都有着各自的学科优势。袁筱一也认为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存在,并指出译学研究具有开放性,没有既定的理论体系,始终向其他学科的理论话语和研究范式开放。

我校校长仲伟合教授发言

关于翻译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谢天振认为当前翻译学虽然获得了独立的二级学科地位,但是其具体内涵、发展前景以及其下的三级分支如何规划尚有待探索。穆雷提出要积极在国家语言战略规划设计和宏观布局中为翻译争取一席之地,并建议把翻译学博士论坛继续做下去,同时还建议进行翻译人才库、翻译研究博硕士论文库、国内外翻译研究资料库等大数据库的建设。仲伟合指出学科建设和发展规划十分必要,认为当前翻译教育及研究存在理念不清、人才培养方案不妥、教学方法不新、实习实践基地不用、教学管理方式不妥、专业证书不接等七大问题,并指出翻译人才培养要关注社会服务需求和经济发展需求。

关于翻译研究学术期刊建设的现状与问题,谭载喜认为学术杂志应当处理好自由选题和计划选题的关系,可以由编辑部指定选题组稿,也可以邀请某一领域专家计划组稿。朱志瑜也认为可以向Target等国际学术期刊学习,围绕某一重大译学理论问题有计划地连续组稿,同时译学理论研究栏目中还应增加翻译批评类文章。

论坛发言嘉宾及论坛参加人员合影

参与此次论坛的专家均是当前中国翻译研究界的活跃学者,也是各自研究领域的领军学者。与会专家站在历史的高度,把握当代的脉搏,指出了翻译研究目前的问题与困惑,并为翻译学研究的未来走向指明了道路,对翻译学学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13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