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简介  学术队伍  学术成果  学术论坛  中心工作  社会活动  访问学者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English 
中心工作
 中心工作 
 工作简报 
  中心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工作 > 正文
 
2010 Newsletter(2010简报)
文字:   图片:  
编辑:   更新时间:2011-04-02   (点击:)
2010 NewsLetter
目录
.学术研究
.社会活动
² 榕树下“《英语世界》杯”征文及翻译比赛启事
.工作事迹
.在研项目
学术研究
翻译学研究科研团队举办学术沙龙
5月18日下午,翻译学研究中心和高级翻译学院联合举办了学术沙龙,这是由科研处组织的科技活动月其中的一项活动。沙龙围绕翻译研究与口译研究中的方法论展开,翻译学研究中心两个省教育厅基地重大项目组“翻译研究中的方法论”和“口译研究方法论”的全体成员参加了沙龙的活动,科研处项目管理科科长孙波出席。沙龙由穆雷教授主持。
孙波首先代表科研处祝贺沙龙的顺利召开,对科研团队举办学术沙龙的积极性表示肯定,并提出,学术沙龙可以显著提高青年教师和高年级研究生的科研水平,科研处拟将各科研团队的学术沙龙制度化,作为常规活动长期开展。
穆雷教授对项目组的集体科研活动开展情况做了汇报。翻译研究中的方法论项目组定期研讨,虽然两个项目组一起活动的机会不多,但部分项目组成员兼任两个项目组的工作,彼此非常熟悉,合作紧密。这次共同举办学术沙龙,对两个团队都是很好的交流机会。
各项目组成员汇报了科研工作的进展。2010年,项目组的目标是完成《翻译研究方法论》和《口译研究方法论》两个课题的研究任务,通过省教育厅普通高校重点文科基地项目结项验收。莫爱屏教授已提交部分初稿,他从语言学的几个角度谈翻译学可以借鉴的研究方法,其他成员则分别从社会学、文艺学、美学等途径的翻译研究入手,探索各种研究方法对翻译学的借鉴作用及其局限性。口译团队09年底连续组织讨三次讨论会,确定写作大纲和编写思路,对现行口译研究的相关文献和著作作了全面梳理,明确了理论框架,目前各章初稿都已完成,并已集体对初稿进行讨论和修改,将于9月提交二稿,年底定稿。力争编写一本对口译专业研究的入门者兼具创新和指导意义的参考书,为建构口译学研究方法这门新兴学科提供帮助。
莫爱屏教授与大家分享了他在英国剑桥大学参加学术沙龙的经验,为今后此类活动的开展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孙波科长认为,本次沙龙作为科技活动月学术沙龙的第二站,大家热情很高,发挥了头脑风暴的作用。他指出,作为科研集体活动的一种形式,学术沙龙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更是教师对研究生进行指导的机会,是应尽的职责和义务,需要大家的积极参与。
2010年9月17-18日,第三届中南六省区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研讨会在广州大学召开。研讨会由中南六省区翻译协会主办,广东省翻译协会、湖北省翻译协会和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广东省翻译协会会长徐真华教授、中国翻译协会秘书处处长杨平博士、广州大学副校长等多位译协领导参加了开幕式并致词,来自中南六省区以及北京、上海、等其他省、市、区的150多名专家、学者、高校教师、专业译员以及翻译公司代表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由主旨发言、大会发言和小组交流三部分组成。大会邀请谢天振、穆雷、刘军平、王东风、华先发等专家学者作主旨发言,另有10位教授学者和翻译企业代表作了大会发言。小组交流分两组进行,与会代表就翻译理论、翻译教学与翻译人才培养、翻译市场发展及对策等方面的话题进行了热烈探讨。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的多名老师和学生参加了研讨会。翻译学研究中心主任穆雷教授应邀作大会主旨发言,高级翻译学院副院长詹成副教授和四位博士生提交了论文。硕士生丁欣如代表詹成老师跟蓝红军、王巍巍、杨冬敏三位博士生宣读了论文并与参会代表进行了交流。闭幕式上,研讨会组委会宣布了优秀论文的评选结果并颁奖,高级翻译学院的师生获得论文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和三等奖一名,以及特别奖一名。
此次研讨会在为参会代表提供了一个总结、交流近年中南六省区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的研究成果的平台,对推动我国、尤其是中南六省区翻译事业的发展和翻译水平的提高有重要意义。同时,此次研讨会也充分展示了我校高级翻译学院浓厚的学术氛围和扎实的学术基础。
翻译的职业化时代的来临
9月16日下午3点30分到5点,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翻译研究所所长谢天振教授在北校区六教广晟讲堂为广外师生开展了题为“职业化时代的翻译与翻译研究——从2009年国际翻译日主题讲起”的主题讲座。
谢教授根据主流的翻译对象将中西翻译史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分析了翻译史上翻译观念的演变过程。他指出,翻译的职业化时代已经到来,新的翻译现象层出不穷,我们必须要转变翻译观念,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来看待各种新的翻译理论。谢教授还谈到了职业化翻译时代的翻译教学、 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之间的关系。谢教授的学术功底深厚,讲解精辟独到,其幽默的讲课风格和其丰富的讲座内容赢得了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
随后,谢教授回答了在座师生的提问,现场互动良好。
翻译学博士沙龙迎接校庆
2010年9月21日下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45周年校庆学术活动月之“翻译学博士学术沙龙”在翻译学研究中心举行,翻译研究中心主任穆雷教授应邀担任指导老师。沙龙由翻译学博士生王巍巍主持,杨冬敏、罗娜等七名翻译学博士新生,蓝红军、刘红梅等七名翻译学博士、硕士生以及数位访问学者参加了沙龙。大家围绕学术规范和翻译研究方法的话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不乏热烈的辩争和精彩的见解,穆雷教授也就相关论题给予了指导。沙龙之后,几名博士新生均表示受益良多,认为这次沙龙对于今后即将开始的学术研究具有很大的启发和导向意义。此次沙龙也是高级翻译学院成立5周年系列院庆活动之三,高级翻译学院还将进一步举办系列学术沙龙、学术讲座为学院5周年庆典献礼。
全国专业翻译教学理念与教材建设学术研讨会召开
2010年9月25-26日,全国专业翻译教学理念与教材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会议由全国MTI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翻译协会翻译理论与教学委员会、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翻译研究会共同主办。来自全国各翻译院校一百余名代表与会。广外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平洪和翻译学研究中心主任穆雷应邀与会。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文理医处唐继卫处长做了重要报告,他从专业学位的定义、设置条件及属性,专业学位与学术性学位、职业资格证书之间的关系,欧美等国家专业学位教育简介,当前我国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的背景,当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等入手,详细阐述了转变教育理念、改变发展方式,建设中国特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问题。全国MTI教指委副主任许钧教授从目前外语教育的发展谈起,阐述了外语教育的结构性调整,及其面临的重要任务,明确了翻译教育在外语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作用,MTI与翻译教育的关系,翻译学学科建设的未来发展等。全国MTI教指委秘书长穆雷教授根据大量的调查数据,指出MTI教育理念转变的重要性、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MTI教指委委员柴明熲教授从什么是专业口译、专业口译与非专业口译的差别、专业口译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师资的要求等,谈了他对专业口译教学理念与实践的认识。刘和平教授介绍了她对翻译能力发展的阶段性及其教学法的研究,姚锦清教授讨论了他的MTI与专业笔译教学理念,李长栓教授以美国国歌翻译为例阐明了自己的翻译理念和教学理念。廖七一教授的发言谈了他对MTI中的翻译理论教学的思考,王东风教授阐述了翻译理论与教学的关系,谢天振教授的发言题目是外语能力、翻译能力、译者能力——通识教学教材与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刘军平教授介绍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翻译研究回顾、反思与展望。
谭载喜教授以香港浸会大学为例介绍了香港的翻译本科学位教育,邱伟平教授则介绍了香港的翻译研究生教育。都帮森介绍了外研社的翻译教材发展规划。
中国翻译协会翻译理论与教学委员会召开了新一届委员会成立后第一次会议,会长许钧、副会长穆雷、谢天振、王东风、秘书长杨平与到会的委员们探讨了下一步工作计划,会长向大家颁发了聘书。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翻译研究会也借此机会召开理事会,研究明后年的工作任务。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刘和平莅临我院讲学
10月13号下午和14号上午,北京语言大学外语学院的刘和平教授在六教A209为高级翻译学院的师生连续作了两场题为《口译研究方法及案例》的讲座。刘教授从宏观上梳理了口译研究的现状、口译教学的现状、口译教材的现状,她指出了口译教学的理论研究对于口译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刘教授对口译教学有独到的见解,给我院师生上了富有智慧、充满启迪的一课。
刘教授以口译教学与口译研究为切入点,从宏观上梳理了口译研究的发展脉络,从微观上讲解了目前口译研究的现状,最后归结到了口译教学这一问题上来,她指出,翻译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另外,她指出翻译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征,对翻译能力发展的阶段性及其任务特征的描述和研究十分重要。
刘教授就翻译能力的培养,提出了翻译能力“五式”教学法,分别为自省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模拟式教学、实战式教学、以及团队式教学。接着她举例阐述了这五种教学方法的实际课堂操作。
讲座最后,刘教授回答了听众的提问。当一位学生问到刘教授的经历时,刘教授说,做研究的人一定要做好吃苦的心理准备,一定要耐得住寂寞,一定要对研究有浓厚的兴趣。她告诫在座的师生,昨天早已过去,明天还未到来,只有今天最重要。我们每天都应该问问自己,我今天的任务完成了吗?人生短暂,扎扎实实做一点让自己有价值的事情就好。
高翻学院师生参加第六届亚洲翻译家论坛
2010年11月6-8日,第六届亚洲翻译家论坛在澳门大学举行,来自全球的近三百名代表参加了论坛。广外高级翻译学院平洪、穆雷、詹成、欧阳倩华和王巍巍等师生与会并作了发言,平洪和穆雷教授还主持了分组会议。
第六届亚洲翻译家论坛的主题是 “翻译与跨文化交际:历史、现状与展望” ,议题包括1. 翻译和跨文化研究; 2. 澳门暨亚洲的翻译历史和跨文化交流; 3. 旅游翻译和媒体翻译; 4. 外交和法律翻译/口译; 5. 国际贸易翻译/口译; 6. 文学翻译; 7. 翻译教学和译员培训; 8. 翻译技术和出版,还有翻译沙龙I. 青年译者对话唐闻生老师;II. 学术研究与发表:青年学者对话资深教授。在国际译联的指导下,此次论坛由澳门翻译员联合会及澳门大学共同主办,由澳门大学承办。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唐闻生、国际译联常务副会长黄友义、国际译联秘书长等领导,以及诸多著名学者参加了论坛。
王向远教授主持日本古典文论翻译及价值讲座
11月17日晚7点半,北京师范大学王向远教授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六教B201做了题为日本古典文论的翻译及其价值的讲座,这也是广外大著名教授论坛的第138讲。讲座由栾栋教授主持,副校长顾也力、人事处处长方迎生代表我校向王教授赠送纪念品,并对王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翻译资料中心主任穆雷教授及东语学院的部分教师作为嘉宾出席了此次讲座。
王向远教授主要从事比较文学、日本文学、东方文学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出版的个人著作集总字数近400万,并有译著多部,内容涉及东方文学、日本文学、中国现代文学、比较文学、翻译文学、侵华与抗战史、中日关系等多个学科领域。
王教授从“文论”一词的缘起以及国内文论研究的现状谈起,他认为我们在推进中西文论对比研究的同时,应该重视和加强东方文论的研究。在这一方面,王教授身先士卒,他已经完成日本文论古代和近代卷120万字的翻译工作,文论现代卷在版权问题解决之后也会在近几年问世。在讲座中,王教授以和歌、连歌、俳句、能乐论和物语论为主线,结合具体的文学案例,着重分析了“幽玄”、“物哀”的概念以及日本文学的唯情唯美的审美情趣,如“心”、“情”、“花”、“实”的概念化和范畴化,引出日本文论关注本体,作品不受任何伦理道德约束,“脱政治性”与皇国情结矛盾统一的特点。王教授在讲座中还特别指出了中日文学概念上的一些差异,如中国的“道”,在中国“道”可指“人道”和“天道”,而“道”在日本则多指“人道”,指一切知识和学问,在研究中,切不可把它们混为一谈。最后,王教授对日本文论特点进行了归纳,他认为日本文学不谈功能,抽象程度不高,著述方式呈现出私人性、家传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日本文学形式散文化、随笔化的特征。18世纪随着西学以及宋明理学的传入,日本逐渐发展和形成了其近代文论,但多体悟、唯美的特征没有变。
王教授诙谐幽默的语言,贯通中日的学识赢得了师生们的掌声,在互动环节,各位同学积极向王教授提问,王教授结合中外文学及文化特征,以及个人的研究心得,一一解答了同学们的疑问,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加深了对对比研究的认识。王教授的独到见解、博学睿智,平易近人的风格赢得了同学们的欢迎,台下掌声不断。持续近3小时的讲座在同学们的意犹未尽中圆满地落下了帷幕。
书写中国翻译史第四届中国译学新芽研讨会综述
2010年12月19日至20日,由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翻译研究中心主办的“书写中国翻译史”第四届中国译学新芽研讨会在香港召开,知名学者王宏志、黄克武、邹振环、James St. André、关诗佩、罗岗出席了研讨会,来自英国、法国、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天津等地的17位从事中国翻译史研究的年轻学者应邀与会。广外高翻博士生欧阳东峰通过论文评审获邀参加研讨会。
会议为期二天,共安排了七个专场,与会者就中国翻译史中“外来译者的翻译活动”、“中书外译”、“翻译与阐释”、“语言与文体在翻译中的演变”、“译员培训与口译史”、“民族志”、“杂志与翻译”等方面展开了讨论。研讨会由一位与会者展示研究过程和成果,一位专家针对性地提出评论和意见,其他专家同行们对此自由讨论的形式进行。会议气氛热烈而深入,大家畅谈各自己的看法和经验,思想的碰撞带来了宝贵的启发,专家们提出的真知灼见让后学新人们受益匪浅,特别提到了如下几个关键词:
1.脉络化(contextualize) 和历史化(historicalize)
文本不是在真空下产生的,讨论一个文本的翻译过程和结果离不开历史文化的相互作用,因此在研究译者、译作、译论等翻译史问题时要联系横向和纵向的历史情况与发展,不要脱离语境,仅停留在事物的内部讨论问题会导致片面和孤立的研究。会议着重提到了外文系出身的学生在从事翻译研究时,由于缺乏文学、历史和文化研究的专业训练,面临着知识结构不够完善的现状,需要研究者根据自身情况,及时查漏补缺。翻译史研究有text,也要有context,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对研究者的要求更高,资讯的发达也使研究更趋向精密的考证和开阔的视野,因此翻译史不宜做成资料的堆砌,在考证史料揭示史实的同时,还应分析义理,认识历史,置翻译现象于政治史、社会史、专家史等大背景里综合研究。
2. 详尽研究(Be specific)和研究聚焦(Be focused)
翻译史研究牵涉的问题较多,在记录和解释一段历史时经常包罗万象,泥沙俱下,研究者很容易陷入研究问题不清晰、研究思路和焦点被虚化的局面,因此与会专家建议要厘清研究问题,将研究对象和背后的学术关怀勾连起来,这也是进行研究的依据和出发点。针对学员们的情况,专家指出,不要做太大的议题,反对泛而不精,要守住自己的阵地,翻译史研究有着天然的复杂性和天然的比较性,涉及多种语言、多种文化、多种学科,特别离不开文化史思想史的讨论。
此外,专家们还提出几项技术性的建议:写完结论再回头阅读论文,检验上文和结论之间的逻辑关联;摘要和结论宜分别撰写,珍惜每一次表达自己的机会;勿过度引用关联不大的名人名言;勿用别人的意见做论据;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本着负责严谨的态度从事科研工作;论文题目要切题;提供充分的选材依据等。
中国译学新芽研讨会由香港中文大学主办,始于2004年,之后每2年一次,今年为第四届,每次邀请十来位译学新人做会议论文展示,由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点评,旨在提携后学,指点迷津,答疑解惑,故名“新芽”。该会重在个案研究和史料的发掘,为各个国家和地区关心中国翻译史的人们提供了交流的平台。本次研讨会上专家教授们从议题选择、分析角度、史料挖掘和理论架构上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各位年轻学者积极热情,从与专家同行的教导与互动中收获良多,并围绕着中国翻译史的翻译活动、翻译影响、翻译功能等各个层面进行对话,对推进翻译史研究这一翻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意义。
社会活动
10月22-23日,第八届全国口译大会暨国际研讨会在成都召开,会议由四川大学、中国翻译协会共同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协办。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280位高校教师、硕博士研究生、翻译企业和出版机构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本届大会主题为“全球化时代的口译”,旨在总结近年来国内口译教学与评估的现状与问题,探讨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关系,了解国际口译教学与研究的最新动态,提出新的研究方向与发展思路。
我校校长仲伟合教授出席会议并做主旨发言。发言中,仲伟合教授通过回顾口译研究自上世纪50年代发轫到在近20年的发展历程,梳理了口译研究的学科发展历程,提出口译研究的学科框架包含理论基础和应用研究两大部分,理论基础包括“学科认识论”和“学科方法论”,应用研究包括“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全国MTI教指委秘书长、翻译学研究中心主任穆雷教授、高翻学院副院长詹成副教授、西语学院蔡小红教授以及十多位硕博士生研究生参加了会议并宣读论文。穆雷教授主持了博导与研究生面对面座谈会。
高翻学院院长平洪教授、副院长詹成副教授、MTI教育中心主任赵军峰教授、全国MTI教指委秘书长/翻译学研究中心主任穆雷教授还出席了第六届全国翻译专业院系负责人联席会议。
由中国翻译协会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主办的2010年中国国际语言服务大会于9月26-27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政府外事部门、语言服务产业和高校的200多名代表与会。大会分为大型国际活动语言服务研讨会、大会发言和分论坛,包括标准:话语权、自律与规范专场、中国本地化服务的机遇和挑战专场、应用型人才培养与产学结合模式专场、翻译服务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专场、翻译技术论坛,以及经济环境与语言外包服务——客户与语言服务供应商圆桌会议等多种形式。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郭晓勇、施燕华、副会长赵会民、赵尔力等出席了大会。广外MTI教育中心主任赵军峰教授应邀在大会上介绍了我校竞标2011年深圳大运会语言服务的感想,并主持了分论坛的发言和讨论。全国MTI教指委秘书长穆雷教授主持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与产学结合模式论坛,并阐述了自己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近年来,随着语言服务外包需求的迅速增加,以及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快速发展,产学结合势在必行。过去,高校培养人才依靠经验设计课程,基本上不了解翻译行业的实际需求;而翻译产业急需大批实用型翻译人才,也找不到理想的来源。从去年开始,在中国译协的协调帮助下,双方开始频繁接触,翻译行业越来越关注高校翻译专业的发展与人才培养,MTI的培养单位也密切关注翻译行业的发展和需求。相信在今后几年里,翻译教育和翻译产业的结合会越来越紧密。
榕树下《英语世界》杯征文及翻译比赛启事
《英语世界》创刊于1981年,近三十来,该刊一直刊载地道纯正的英语美文,配以流畅标准的汉语译文,让英语爱好者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同时,为广大翻译实践者提供了一方晒秀译文的天地。
盛大文学榕树下网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文学网站,影响巨大,培养出中国第一代网络作家。2009年12月,榕树下重新上线,以文学为主,积极扩展,兼容并包,现致力于打造中国最有影响的文化门户。
今次,期刊界具有传统影响力的杂志携手网络文学界的新锐力量,共同举办“榕树下《英语世界》杯”征文竞赛及翻译比赛,挖掘网络写手,探寻翻译之星。
一、活动内容
1、征文:中国人写英文,外国人写中文,体裁不限,题目自拟。
2、翻译比赛:本次比赛为英汉翻译比赛,参赛原文发布于《英语世界》2010年第5期和榕树下英语频道网站。
3、要求:
(1) 参赛者年龄不限。
(2) 征文、译文均须独立完成,不接受合著、合译,杜绝抄袭。请参赛者在本次竞赛截稿之日前妥善保存参赛稿件,勿在书报刊、网络等任何媒体公布参赛文稿,否则将取消参赛资格并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
(3) 第一次投稿有效,不接收修改后另投稿件。
(4) 参赛投稿请用电脑打印(A4纸)或用稿纸(有单位名称抬头的稿纸无效)誊写清楚,一式两份。打印稿统一用Word中宋体,小四号字排版。译文前加一封面,填写参赛者信息(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日、性别、工作单位、职业、通信地址、电话、电子邮箱)。投稿正文内请勿书写参赛者个人信息,否则将视为无效投稿。
(5)截稿日期:2010年7月20日,网络投稿以投稿日为准,信件以寄出日邮戳为准。
二、投稿方式
1、网上投稿:登陆榕树下《英语世界》杯征文专题进行投稿。网址:www.rongshuxia.com。投稿频道为生活频道,栏目为“Comments”。并请在文章题目前注明“《英语世界》杯征文”字样。
2、邮寄投稿:
1征文主题寄至: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7号汉威大厦1706 (100004) 海外部(收)或发送到电子邮箱:sdloverseas@snda.com。
2翻译比赛主题寄至:北京朝阳区朝外大街吉庆里小区9号楼E-2-1005室 《英语世界》编辑部,邮编:100020;或发送至电子邮箱:wewecp@sina.com;请在信封上或主题栏标明“参赛译文”字样。
三、奖项设置:
所有投稿将由《英语世界》和榕树下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设一、二、三等奖及鼓励奖。一、二、三等奖获奖者将颁发奖金、证书和纪念品,鼓励奖获奖者将颁发证书和纪念品;两组比赛,分别评奖;《英语世界》将于2010年第10期公布竞赛评审结果。2011年初,择机举行颁奖典礼,竞赛获奖者将受邀参加颁奖典礼。
四、联系方式:
为办好本次翻译竞赛,保证此项赛事的公平、公正,我们成立了比赛组委会,负责整个竞赛活动的组织、实施和评审工作。组委会办公室设在《英语世界》编辑部,电话/传真:010-65539242。
翻译比赛英译中原文:
Plutoria Avenue
By Stephen Leacock
The Mausoleum Club stands on the quietest corner of the best residential street in the city. It is a Grecian building of white stone. Above it are great elm-trees with birds—the most expensive kind of birds—singing in the branches.
The street in the softer hours of the morning has an almost reverential quiet. Great motors move drowsily along it, with solitary chauffeurs returning at 10.30 after conveying the earlier of the millionaires to their down-town offices. The sunlight flickers through the elm-trees, illuminating expensive nursemaids wheeling valuable children in little perambulators. Some of the children are worth millions and millions. In Europe, no doubt, you may see in the Unter den Linden Avenue or the Champs Elysées a little prince or princess go past with a chattering military guard to do honour. But that is nothing. It is not half so impressive, in the real sense, as what you may observe every morning on Plutoria Avenue beside the Mausoleum Club in the quietest part of the city. Here you may see a little toddling princess in a rabbit suit who owns fifty distilleries in her own right. There, in a lacquered perambulator, sails past a little hooded head that controls from its cradle an entire New Jersey corporation. The United States attorney-general is suing her as she sits, in a vain attempt to make her dissolve herself into constituent companies. Nearby is a child of four, in a khaki suit, who represents the merger of two trunk line railways. You may meet in the flickered sunlight any number of little princes and princesses far more real than the poor survivals of Europe. Incalculable infants wave their fifty-dollar ivory rattles in an inarticulate greeting to one another. A million dollars of preferred stock laughs merrily in recognition of a majority control going past in a go-cart drawn by an imported nurse. And through it all the sunlight falls through the elm-trees, and the birds sing and the motors hum, so that the whole world as seen from the boulevard of Plutoria Avenue is the very pleasantest place imaginable.
Just below Plutoria Avenue, and parallel with it, the trees die out and the brick and stone of the city begins in earnest. Even from the avenue you see the tops of the sky-scraping buildings in the big commercial streets and can hear or almost hear the roar of the elevated railway, earning dividends. And beyond that again the city sinks lower, and is choked and crowded with the tangled streets and little houses of the slums.
In fact, if you were to mount to the roof of the Mausoleum Club itself on Plutoria Avenue you could almost see the slums from there. But why should you? And on the other hand, if you never went up on the roof, but only dined inside among the palm-trees, you would never know that the slums existed—which is much better.
Arcadian Adventures with the Idle Rich, 1914
(From John Gross (ed.),The New Oxford Book of English Pros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P p. 670-671)
工作事迹
2010年1月19日下午,翻译学研究中心笔译项目组/高翻学院笔译科研团队2009年度工作总结会在高级翻译学院会议室召开。会议邀请科研处阳爱民副处长、高翻学院平洪院长、高云坚书记、詹成副院长、MTI教育中心赵军峰主任、科研处潘相宇科长出席,除莫爱屏教授因出国访学不能到会外,翻译学研究中心笔译项目组与高翻学院A类科研创新团队全体成员及科研秘书参加了会议。
穆雷教授向大家汇报了A类科研创新团队的工作,对照大学设立的科研创新团队科研目标,分析了2007年至2009年的建设情况与科研成果,指出团队成员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立项,在研项目、人均科研经费、研究成果发表等方面均超额完成既定的科研任务。团队目前存在方向不够一致、高显示度成果有限等问题,希望重视理论研究,形成特色。穆雷教授随后对中心的笔译项目组2009年的工作从学术成果、科研活动、研究生教育三方面作了汇报,分析了目前工作在项目中期考核中显示的不足之处,提出了2010年需改进的方面。科研秘书何遥就两个项目组09年的经费使用情况作了汇报,介绍了2010年的工作计划。
科研处阳爱民副处长肯定了团队与项目组的工作。他指出高翻学院的教师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任务非常繁重,科研创新团队和研究中心项目组的成果十分丰富,科研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管理有序,他代表科研处对中心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对中心所做的贡献以及对科研处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团队在本建设期内未能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以及缺少一类权威期刊成果有其客观原因,翻译学属于新兴学科,尚未正式进入学科目录,现存科研评价体系不一定适用于评价翻译学的研究成果。他还介绍了国家社科规划办2010年设立的中华学术外译项目,鼓励大家积极申报,扩大高翻学院与翻译学研究中心的优势,结合其他学院与研究中心的力量,抓住机遇,稳步发展。科研处综合科潘相宇科长结合与会人员的意见,就翻译学学术期刊分类和翻译类学术论文发表难的情况作了调研和说明。
高翻学院平洪院长在总结中提到,笔译团队和项目组是富有活力的科研队伍,希望团队和项目组能整合笔译教师的科研特点,形成合力,做得更好。感谢科研处一直以来对团队和项目组的支持与指导,要重视科研处发布的新动向,将科研项目做成经典、优质的成果,扩大在全国翻译领域的影响。
2005年11月,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成立庆典的同时,由广外高翻牵头召开了全国首届翻译院系负责人联席会议,自此,每年一次召开会议,至2009年,形成常务理事会,挂靠MTI教指委,在其指导下开展工作。2010年1月18日,常务理事会在我校召开工作会议,讨论2010年的工作计划。
根据最新数据,目前全国英语专业在校本科学生50多万,2009年毕业生13万。人数众多的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要适应市场,不可能都去从事语言学或外国文学,需经分流,大部分学生从事实践性很强的翻译工作,因此预计未来若干年翻译本科教育会越来越热,成为外语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从2006年起,教育部批准广外、复旦等院校试办翻译本科专业,2010年就有了首批毕业生,经过几年的摸索,现有19所院校试办翻译本科专业,还有不少院系试办翻译方向。从试办情况来看,多数院系办学思路不很清楚,希望有交流的平台,走出自己的道路。因此,本次常务理事会就协调工作的相关事宜展开讨论。
本次常务理事会的主要议题包括修改并通过理事会章程,确认其为群众性的专业组织。确定2010年的主要工作为1)加强翻译专业内涵建设;2)逐步完善翻译本科教学大纲;3)开展翻译能力的分级研究;4)继续进行翻译本科教材建设;5)抓紧师资队伍建设。
全国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专业教指委主任/全国MTI教指委副主任何其莘教授在总结中指出,翻译本科专业起步艰难,但是,探索的过程非常重要,有规模才有影响,才能做事。我们先把现有的工作做好,稳步扩大规模,形成影响。他祝翻译本科专业越办越好。
3月24日下午,顾也力副校长率科研处李青处长、王小海副处长、孙波科长在六教A302与翻译学院院长平洪、翻译学研究中心主任穆雷、翻译学院书记高云坚、MTI中心主任赵军峰以及翻译学院教师代表举行座谈会,对翻译学院与翻译学研究中心的科研工作进展情况做调研与指导。会议由李青主持。
李青首先介绍了大学科研工作的动态,翻译学作为新兴的外国语言文学的二级学科,如何结合“十二五”发展纲要,积极保持国内研究领域中的领先地位非常重要。
穆雷对翻译学作为新学科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翻译学研究中心近年的科研成果、工作计划和团队建设情况作了汇报,介绍了翻译学研究中心的“十二五”工作规划。中心将在积极平衡教师与研究员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同时,努力把翻译学研究中心及资料中心建设好。她同时反映了目前研究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
平洪汇报了他对开展科研工作的认识,认为要保持外语研究的领先地位,要用发展的眼光,充分注重学科特色,让各个学科寻找自己的增长点。翻译学是依托实践研究的二级学科,翻译学院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和社会服务中积累丰富的实践成果,希望能将此部分成果折算为科研工作量。翻译学院教师代表李明教授、余东教授,赵军峰教授也对如何培育翻译学学科研究和教学研究提出具体建议,通过教师、学院、大学的多层次协调,整合翻译学科研团队成员的研究方向和特长,增强科研力量。
李青对翻译学院、翻译学研究中心的科研项目申报工作指点了新的方向,鼓励高翻学院与翻译学研究中心教师、研究员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申报国际组织项目。今年年底,翻译学研究中心现有省级重点文科基地重大项目将迎来考核评估,未来的工作存在许多困难与挑战,需要团结一心,加以克服,取得更大进步。
2010年11月12日,在第16届亚运会开幕前夕,高级翻译学院迎来了五周年院庆。受全国MTI教指委主任委员、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黄友义副局长的委托,外文局人事部李丽宁主任和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姜永刚副主任一行,应邀参加了学院的庆典(见另文报道),同时为我院在外文局设立的实习基地举行了揭牌和签约仪式。他们还指导了13日在我校进行的全国翻译资格证书考试,并抽空参观了设在我校的亚运会多语言服务中心和MTI教指委秘书处。
两位领导听值班主任刘志军书记详细介绍了多语言服务中心的情况,并询问了志愿者们的工作和生活,还应邀欣然题词留念。
两位领导还参观了MTI秘书处办公室,以及全国翻译研究资料中心,并承诺继续给予各种支持。
在研项目
课题名称: 中国翻译诗学的嬗变研究
课题批准号:
承担人: 余东
项目来源: 广东省教育厅基地招标项目
批准经费: 12万元
起止时间: 2010-2012
课题名称: 翻译研究的语用学途径
课题批准号:
承担人: 莫爱屏
项目来源: 省教育厅基地招标项目
批准经费: 12万元
起止时间: 2010-2012
课题名称: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特色培养模式研究
课题批准号:GPA105041
承担人: 穆雷
项目来源: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
批准经费: 2万元
起止时间: 2010-2012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13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